地址:河南省洛陽市關林路280號
來廠路線:洛陽站(高速公路):從連霍高速洛陽出口出發(fā)沿王城大道南行約10公里至關林路,關林路西行約2公里即到我公司。
來源:http://m.wo.mo.cn │ 發(fā)表時間:2015-06-24 10:32:08 │點擊量:
人工砂石骨料的特點/人工砂石骨料的發(fā)展使用
人工骨料通過機械加工,級配比較容易調整以滿足設計要求。人工破碎的碎石,表面粗糙,與水泥砂漿膠結強度高,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強度,對防止混凝土開裂有利。但在相同水灰比情況下,同等水泥用量的碎石混凝土較卵石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工作度要差一些。 隨著大型、高效、耐用的骨料加工機械的發(fā)展,管理水平的提高,使 人工骨料的成本接近甚至低于天然骨料 。采用人工骨料尚有許多天然 骨料生產不具備的優(yōu)點,如級配可按需調整,質量穩(wěn)定,管理相對集 中,受自然因素影響小,有利于均衡生產,減少設備用量,減少堆料 場地,同時尚可利用有效開挖料。因此,采用人工骨料的工程越來越 多,例如四川的映秀灣,貴州的烏江渡、東風,云南的漫灣,廣西的 大化、巖灘等工程均采用人工骨料或用機械加工骨料搭配,在實踐中 取得了明顯的技術經濟效果。
20 世紀 50 、 60 年代,混凝土骨料以天然砂石料為主,如三門峽、新安江、 丹江口、劉家峽等工程。 70 、 80 年代興建的葛洲壩、銅街子、龍羊峽、李 家峽等大型水電站和 90 年代興建的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也都采用天然砂石 骨料。葛洲壩一、二期工程砂石骨料生產系統(tǒng)月生產 49.5 萬 m 3 ,年產 395 萬 m 3 ,生產總量達 2600 萬 m 3 。我國西南、中南一些地區(qū)缺少天然砂石料資源, 20 世紀 50 年代修建的獅子 灘、上猶江、流溪河等工程,都曾建人工碎石系統(tǒng)。 60 年代,映秀灣工程采 用棒磨制砂。 70 年代,烏江渡采用規(guī)模較大的人工砂石料生產系統(tǒng),生產的 人工砂石骨料質優(yōu)價廉。借鑒烏江渡的經驗, 80 年代后,廣西巖灘、云南漫 灣、貴州東風、湖南五強溪、湖北隔河巖、四川寶珠寺等大型水電站工程相 繼采用人工砂石骨料,并取得較好的社會經濟效益。五強溪工程在采用強磨 蝕性石英砂巖生產人工骨料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90 年代的二灘水電站建成較 先進的人工砂石系統(tǒng),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建成了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月生產成 品砂 39 萬 t 的下岸溪人工砂系統(tǒng)和月生產成品粗骨料 76 萬 t 的古樹嶺人工碎石 加工系統(tǒng),采用新型液壓圓錐破碎機和立式沖擊破碎機等先進的砂石生產設 備。